印象传媒

陆文荣:中国宗教界应积极推动亚洲文明的对话

发表于:2024-03-29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3月29日,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这是开幕式前,中外领导人同出席开幕式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这是开幕式前,中外领导人同出席开幕式的重要嘉宾代表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王晔摄5月15日,北京再次成为
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这是开幕式前,中外领导人同出席开幕式

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这是开幕式前,中外领导人同出席开幕式的重要嘉宾代表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5月15日,北京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一场以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迎来了亚洲47个国家以及世界五大洲的嘉宾和朋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让我们重新感受"亚洲""文明""对话"这些新时代关键词的蕴意。

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如果从宗教的角度讲,亚洲孕育了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及伊斯兰教文化等,这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智慧的结晶。宗教文明不仅是地域文明的表现,更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重要位置;它不仅是地域的"特产",更是世界公共文明的产品。如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还影响着亚洲等地域民众的思维与生活,更影响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亚洲的文明从诞生之际,就走上了一条和平对话的交流之路。如果没有这样的对话交流,就不会形成古老的"丝绸之路",也不会延伸出今天的"一带一路";就不会有印度的佛教辗转传入中国及周边地区,进而渗透到世界各地;就不会有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传入朝鲜、韩国、东南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现在开始影响着整个世界。

一种文化也罢,一种文明也罢,如果没有交流,自缚一时,局限一地,就会得不到普及、做不到拓展、无法有坚强的生命力。文明频繁交流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对冲,也可能会出现挤压,但更多的则是会变得更加包容,更加柔韧,更加与时俱进。因此,我们今天更应该努力促进文明和文化的交流。

对于我们拥有的亚洲文明,要具有一种自信。地域文明的产生,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偶然为之的。亚洲文明的产生,与地域水域相关,与悠久历史相连,与民族信仰相伴。作为生存、生长、生活在亚洲的人们,应该努力了解包括宗教在内的亚洲文明发源、成长、传播过程,努力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亚洲人只有对亚洲文明充满自信,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相反,如果亚洲人对亚洲文明缺乏自信,那就会出现一种自我矮化,内心无主,失去信仰,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被边缘的位置。我们应该牢记习近平主席所说的,"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对于我们拥有的亚洲文明,要积极开展对话。亚洲文明是一种地域文明,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亚洲文明应该是一种对话的文明,应当不断丰富这种文明对话的形式、内容与层次。同时,还要积极与其他地域的文明进行对话,增加彼此的相互理解、认知、包容、交流。文明的反面是野蛮,只有文明持续发展,野蛮才会不断降位。

强调文明对话,凸显的就是反对强压与战争。即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事实上,每一种文明,都有他存在的道理。用这种文明鄙视其他文明,用一种传播手段反制另外一种传播手段,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反之,不同文明之间只有不断地进行对话和交流,地区与世界才会和谐安宁、国富民康。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一个新起点。这其中包括了宗教文明的对话,中国宗教界理应积极行动,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共建亚洲文明美好家园,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陆文荣道长)

2022-05-12 05:03: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