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科技镇长团当好产学研合作“双面胶”

发表于:2024-05-04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4日,□苏报驻高新区记者袁雪全年新增21家创新载体平台,新增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创新团队)36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去年,苏州高新区走出了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苏报驻高新区记者袁雪全年新增21家创新载体平台,新增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创新团队)36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去年,苏州高新区走出了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有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科
□苏报驻高新区记者 袁雪全年新增21家创新载体平台,新增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创新团队)36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去年,苏州高新区走出了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发展之

□苏报驻高新区记者 袁雪

全年新增21家创新载体平台,新增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创新团队)36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去年,苏州高新区走出了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有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科技镇长团。

为科研成果寻找合适的转化路径,为地方产业发展集聚尖端人才,科技镇长团发挥着校地合作的"双面胶"作用。自2012年高新区第一批科技镇长团到任,围绕"科技、人才"两个核心任务,五年来,高校、地方政府、人才、项目、产业等元素逐渐被科技镇长团成员们串联起来。

数据显示,高新区第五批科技镇长团仅一年就推荐了6位专家申请国家"千人计划",协助申报省、市、县(区)人才计划项目10项,其中获批省双创博士1人,市领军人才1人,区领军人才2人。五年来,科技镇长团为全区新增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共30多家,签订各类技术服务、产学研协议260多项,助推大院大所落户高新区。

发挥人才集聚乘数效应

多家企业先后建起研究生工作站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为区域创新发展引进双创人才,科技镇长团将一批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注入高新区的各个板块。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洁教授是高新区第六批科技镇长团中的一员,目前在该区浒墅关镇担任党委副书记兼区环保局副局长。"从前在高校只关注教学和科研,现在要深入理解政府科技人才政策,充分调研企业技术人才方面的需求,为企业创新发展、招才引智提供精准服务。"谈起从高校普通教师到政府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杨洁颇有感触,"我们要当好'科技政策的宣传员''校企合作的联络员''对接活动的组织员'和'项目申报的辅导员'。"

截至2017年8月,浒墅关镇胜利精密、兴业新材料、晶协高新电子材料、歌拉瑞电梯等企业先后建立了省级、区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每个站平均每年有2-3位硕士研究生进站从事科研工作。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规模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杨洁介绍,一方面企业可以将技术需求通过工作站凝炼为相应的研究课题,委托或者通过校企联合研发,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校企的优秀高层次创新人才成长,高校研究生团队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

为了工作的延续性,在结束了前一批科技镇长团工作后,杨洁又申请了延任,作为第六批区科技镇长团成员继续为高新区服务到2018年8月。

其实,第六批科技镇长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份详细的任务清单,仅浒墅关镇就要申报各类人才10人次以上,推进高校与企业签订科技合作项目5项以上,校地合作2-3项;建立各类研发平台、人才基地10个以上。科技镇长团的人才集聚"乘数效应",正在高新区的每个板块日渐发挥作用。

去年下半年,第六批科技镇长团成员已完成派出单位或者合作单位至少一位院士、两位长江学者、三位千人专家、四位杰青、五位优青的人才走访工作,未来,将进一步结合高新区产业与板块工作特色,积极引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落户高新区创业。

为校地校企合作牵线搭桥

年均签订50余项合作协议

进高校找成果、找项目,为项目找投资,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通过科技镇长团的牵线搭桥,如今,在高新区枫桥街道、狮山横塘街道、科技城(东渚)、浒墅关经开区等多个板块,校地、校企合作项目遍地开花,涵盖了城市管理、智慧社区、医疗器械等众多领域。

2016年8月,浙江大学药学院研究员陈勇作为第五批科技镇长团成员,来到苏州科技城担任管委会主任助理。"我在大学的研究领域是中药制药工艺,正好与区内的一家中药制药企业对接得上。"陈勇说。陈勇口中的企业是苏州泽达兴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中药生产过程智能制造设备与信息化的高新技术企业。

一年来,陈勇辅导泽达及子公司苏州浙远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创新方法试点示范企业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以及苏州高新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财政专项等市级、区级项目。"如果不是陈勇的协助,恐怕到现在我还停留在省级人才的层级上。"泽达的创始人刘雪松对陈勇充满了感激之情。刘雪松曾经获批区级、市级和省级人才项目资助,未涉及国家级人才项目,在科技镇长团成员的协助下,最终刘雪松入选科技部2016年科技创业人才。

目前,浙江大学与泽达联合多家国内知名药企,围绕中药智能制造签订全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以产学研联合体的形式,申报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并立项5项,预计泽达及浙江大学累计可获批经费达1.5亿元。

去年10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制造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铣削-搅拌摩擦连接复合数控装备项目落户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这是第六批科技镇长团成员孙玉利教授通过走访活动,在到岗仅两个月时成功引进的,项目负责人汪洪峰还获批区领军孵化人才。

随着一届届科技镇长团挂职结束,校地、校企合作硕果累累。五年来,科技镇长团协助签订技术合同和各类协议260多项,近百家企业通过辅导申报省、市、区各类(科技)项目、专利和高企。

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助推多个大院大所落户

每一名科技镇长团成员的背后,是一门学科,一所甚至几所大学,是丰富而深厚的创新资源。科技镇长团不仅带来了人才的集聚,项目的落地,也有力推动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镇湖刺绣在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很多刺绣精品、国礼都源自高新区镇湖刺绣大师之手。然而,当地从事刺绣产业的不少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刘开建在担任镇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区人才办副主任、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期间,清楚地看到了这一问题,决定将自身专业与板块密切配合,围绕镇湖刺绣产业和苏绣小镇建设,拉动相关资源开展刺绣知识产权、版权、商标专业培训。同时,协助刺绣五大中心建设和特色小镇打造工作,首次将苏绣带入广交会、中央国家机关和世界地理标识大会。"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首先要对文化有强烈的保护意识,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促进刺绣大师与艺术院校合作,让传统刺绣文化与当代艺术融合起来,找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之路。"刘开建说。

近年来,高新区创新浓度不断提升,2017年,高新区共新增21家创新载体平台,在"两高两新"实践中,成绩斐然。这其中,部分大院大所和载体平台的落地离不开科技镇长团的努力。据统计,5年来,科技镇长团先后协助高新区推进华东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等在高新区落地生根。

"为派驻单位做好一件事、为派出单位做好一件事、为镇长团做好一件事",这是高新区科技镇长团团员总结出的三句挂职感言,通过这"三件事"搭起派驻单位与派出单位之间的桥梁,齐心协力做好团内资源和项目的共享。

"2018年,高新区第六批科技镇长团将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坚定的信心、更务实的作风,继续围绕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孵化、深化创新载体建设等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团员优势和板块特色,在高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科技镇长团的自身价值。"科技镇长团团长、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莉说。

2022-05-12 05:09: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