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太平间之乱频现 该取消了

发表于:2024-04-20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0日,"天价"葬礼费用再现,北医三院卷入暴风口。半个月前,媒体曝光称"北医三院将收取天价葬礼费"。 2月北医三院太平间有暂存遗体,3天后,家属在院内收取38570元丧葬费,其中5990元洗澡SPA、3990元礼仪服务、600元送餐服务……费用将在北医三院太平间发放,文件抬头的是北京天堂祥鹤殡葬服务有限公司。随之,公立医院太平间外包的背后也一并公开。其实,由于没有明文条例禁止,北京各大公立医院的"太平间外

"天价"葬礼费用再现,北医三院卷入暴风口。

半个月前,媒体曝光称"北医三院将收取天价葬礼费"。 2月北医三院太平间有暂存遗体,3天后,家属在院内收取38570元丧葬费,其中5990元洗澡SPA、3990元礼仪服务、600元送餐服务……

费用将在北医三院太平间发放,文件抬头的是北京天堂祥鹤殡葬服务有限公司。

随之,公立医院太平间外包的背后也一并公开。

其实,由于没有明文条例禁止,北京各大公立医院的"太平间外包模式"屡见不鲜。

此次殡葬公司除北医三院外,还服务过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多家大型公立医院。

但是,这些太平间的外包公司这些年给医院带来了很多麻烦,频繁地对医院的声誉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外包商往往利用医院内"医闹"的规矩,"突袭"逝者家属,在医院内收取高额丧葬服务费。 在过去的报道中,经常出现。 10年前,昔日的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由于外包商"天价"丧葬费持续亏损,最终陷入萎靡,毁了品牌。

但是,对医院来说,经营太平间面临着用工难、成本消耗、管理负担等难题,外包不仅省力,而且能收钱,几乎成了医院的惯性选择。

4月17日,"天价"葬礼费用事件取得新进展。 北京卫健委要求加强全市医院太平间管理,禁止在医院太平间区域开展营利性殡葬服务,依法开展相关工作。 有评论认为,今后医院太平间可能无法外包。

医院太平间的外包管理很混乱,为什么会频繁出现? 医院承担多少责任? 如果"天价"葬礼费用被禁止,医院太平间要取消吗? 谁能维护人生"最后一程"的权益?

太平间外包的困难

对逝者家属来说,太平间的悲伤、陌生、混乱是他们被利用的第一步。

此时,一张明显价格虚浮、诈骗性的账单摆在家人面前,家人往往出于对医院的信任和惰性直接签名。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民政部社会事务专家委员会成员王方告诉八点健闻,殡葬代理公司利用了医院所拥有的谈判优势和逝者家属沉浸在悲伤中的心境。

"几千元的项目在常规商业游戏中很容易被否决,但在亲人去世的特定时间会被默认。 为什么? 利用处于悲伤中的家人不愿讨价还价的心情,商家疯狂地定价。 "他说,医院里"医不二价"的潜规则也被商家利用。 "医院里药品和手术都不讲价。 外包公司利用着医院生死分开的时间节点和离开医院的空间、场地气氛。 "

天价项目不是在太平间实施完成的,而是在殡仪馆完成的非优惠项目,太平间提前来咨询。 在殡仪馆谈论这些项目,不容易被家人接受。 时间和空间都在变化,家人的心情在复苏。

例如,"花床、花瓣、礼仪等项目是殡仪馆发生的费用,外包商充分利用谈判桌,提前收取费用显然涉嫌商业欺诈。 "王方解释说。

逝者家属一到殡仪馆,其实这里有很多选择,可见"天价"葬礼项目并不是必须的。 以北京市为例,民政局对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享受数千元的丧葬补助。 如果是公职人员,离开这个世界需要高额的葬礼费用。 公益性殡仪馆也推出了许多普适套装。 据八宝山殡仪馆相关部门介绍,最低资费的普惠套(包括送别、火化、骨灰盒)只需千元。

从各种角度看,太平间不是"高消费"敛财的地方,而是医院向殡仪馆过渡的地方。 然而,正是由于"过渡"的特性,太平间的功能和定位多年来模糊混乱,容易变形。

这也形成了太平间外包后的困境。

从行政管理归属来说,殡仪馆由民政部门管理,医院由卫健委员会管理,"医院的葬礼(太平间)没有人管理。 "一位资深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八点健闻表示,太平间外包后,收费"两边都没有关系",太平间直接成为殡葬市场混乱的温床。

对医院来说,太平间是边缘部门。 据了解,北京二级医院太平间委托管理率在90%以上。

另一方面,外包后的太平间疏于管理,但另一方面,往往需要数十万、近百万的外包费用,这也是一些医院对外包公司不太监督的原因。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北医三院太平间外包费用约100多万元。 "殡葬服务公司花了近百万,相当于向医院租用了医院的品牌和地点。 他们一定想拿回这部分的投资。 "有相关人士透露。

医院太平间可以取消吗?

明明容易出现"两断"夹缝的麻烦,医院太平间为什么不取消呢?

几年前,全国一批医院太平间--个城市被取消,医院太平间陆续消失。

沈阳、长春、郑州分别宣布2001年、2003年、2004年逐步淘汰医院太平间; 武汉自2005年起也取消了医院太平间,到2015年武汉8成医院太平间关闭。

2018年,民政部等16个部门联合发文,其中明确规定"加强医院太平间管理,严禁在太平间开展营利性殡葬服务"。 这切断了太平间市场化的合规性,进一步加快了各地医院太平间的废止。

消除太平间被认为是大势所趋,但各地进展不一。 特别是对超大型城市来说,取消太平间并不容易。

2012年,北京市制定《医疗机构太平间殡仪服务规范》,到2021年,北京市大兴区首先取消区内医院太平间。 目的是"切断殡葬服务的利润来源"。 一年内大兴区殡仪馆直接从医疗机构运送的遗体超过1500具,殡仪馆与医疗机构之间不发生费用,居民殡葬费用降至二三万三四千。

北京改革步伐缓慢,是因为城市大、人口多,殡仪馆数量和运力不足,医院太平间需要承担部分遗体暂存功能。 这种需求在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困难时尤为明显。 据八点健闻,由于疫情期间城市封路、运力不足等原因,部分城市不得不取消太平间医院,恢复太平间。

相比之下,上海和北京的人口、殡仪馆数量相差不大,上海殡仪馆和医院的联系相当好,民营殡仪馆在医院太平间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民政部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教授告诉八点健闻,我国各城市殡仪馆数量都是按照当地自然死亡率规划的。 北京有十几家殡仪馆分布在各市区,从运行历史看,殡仪馆殡葬服务"资源充足",管理水平和效率存在问题。 提高殡葬服务行业整体水平和服务技能是殡葬行业的当务之急。

也就是说,医院太平间能否取消,与当地殡葬系统的服务能力有绝对关系。

一位沿海城镇某三甲医院副院长告诉八点健闻,多年前,当地有多个殡仪馆,民政部门和卫健部门联手,统一取消了医院太平间。 此后,当地的新医院也不再只设有太平间。

也有院长见于太平间的取消。

一位东南地区县医院院长对八点健闻说,太平间对小医院来说就像"棘手的山药",是医务人员容易发生矛盾的窗口。

"很多家庭利用太平间与医院发生纠纷。 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院长没有应对的能力。 如果逝者早点送到殡仪馆,其中的麻烦和矛盾就会减少,得到缓解。"他说。

殡葬行业的老员工给八点健闻算了一笔账。 按死亡率7、大城市人口上千万、殡仪馆不足20家计算,城市所有殡仪馆每天为几十至上百名死者服务,排队举行,仪式往往按小时计算。 这与发达国家每万人中就有一家殡仪馆的标准相差甚远,背后是我国居民死亡禁忌、殡仪馆住所选择有限的问题。

"忍着悲伤,手忙脚乱,然后和家人分手一点时间也没有,45分钟就结束了,没有了3圈。"马雷说,告别的仓促,可能给家人留下难以解决的遗憾。 "中国人死不了。 只是死不好。 "

这不仅是北京,而且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也是一些专家和员工建议离开医院太平间的原因。 他们认为相关的市场行为"比堵车更稀疏"。 除了拥挤忙碌的殡仪馆外,还有更多的选择,需要能和死者相处一点。

谁保障我们的最后一程?

根据最新要求,禁止在医院太平间开展营利性殡葬服务,改为将殡仪馆服务延伸至医院,第一时间派车接诊,形成"生死闭环"。 做这种事的难点在哪里?

"缺乏自信和自主性,殡仪馆没有向前发展服务的动力。 "福建省民政学校殡葬专业老师林福同这样总结道。 多位专家表示,我国殡仪馆性质多为国有,利益与职工工资脱节,工作缺乏主动性。 另外,殡仪馆人才队伍规模小,人才水平亟待提高,直接影响殡仪馆服务的采购力度、文化水平和丰富性。

如果部分殡仪馆一时难以打通,在另一边,医院自主服务也是一种方式。 一位安宁疗护医生告诉八点健闻,在武汉市公立医院工作时,科室自行为死者提供仪容、寿衣等服务,收费标准与殡仪馆相同。 这一方面可以给收入微薄的安宁治疗科额外收入,另一方面,最后收治逝者的医生提供葬礼服务,可以给遗属带来很大的安慰。

该科也选择与合适的民间"一条龙服务"(提供生命维持、洗澡、穿衣、陵墓布局、花环、联络火化等)合作,但据该安宁疗护医生介绍,该科医生深度介入,对"一条龙"有考核,有家访,家属不满意其服务内容和价格要求与家属"一条龙"协商,资费合理。 这些年来没有出现家人的不满。 但是,这个方案对大多数公立医院来说都是奢侈的,要么日常忙碌,要么没有安宁治疗科。

在"活着的是医院/卫健管,逝者是殡仪馆/民政管"的思维模式下,双方都不肯主动迈出一步。 医院和殡仪馆的联系,生与死之间的地带,民间的力量互相作用,乱象也由此孕育。

多位专家表示,在权责不明、各方动力有限的情况下,支持、统一管理法规条例尤为重要。 --无论是殡仪馆还是医院,都要"出名",至少不要冒僭越风险,要有底气在太平间举行。

但据八时健闻报道,2018年民政部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了010.30,但发布部门没有卫健委员会。

王国华说,建国后,我国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很少出现。 至少说明政府主管部门对殡葬行业的依法管理还不完善,说明政府对殡葬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的重视程度还没有提高。 医院太平间作为公共服务空间,不能成为机构盈利的空间。 像医院太平间的管理一样,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管理细则加强对各类"有偿服务"的收费管理。

在王方看来,死亡事件面前,现在有"铁路警察"的尴尬。 濒死救助在医院,监管在卫健委。 但临床死亡后,移交殡仪馆,归口民政监管。 如何打通这个"结合部",理想的合作方式应该是殡仪馆在医院设驻地,设备、人员由殡仪馆提供,负责遗体冷藏,按照殡葬行业标准提供遗体烹饪服务,纳入基本服务,医院提供停尸房,租金申请财政补助花床、骨灰盒等其他项目,可以到殡仪馆咨询,平等协商。

王方提出"医疗殡葬一体化"已有多年。 他在去年的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也以这个话题为主题进行了讨论,但是光靠学术界的呼吁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卫健委和民政部门要召开研讨会,就人们关心的痛点进行对话,共同优化医院太平间管理。

"成本成为负担不是理由。 "王方强调,死亡分为四个时期:濒死期、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社会死亡。 医院服务不应仅限于濒死期,而应延伸至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期,这一部分除了停尸、保持清洁尊严外,对逝者家属进行悲伤辅导是ICU、急诊室、安宁治疗病房的初衷。 怎么和殡仪馆联系,对此应该有预案。 这些服务的绝对成本不高,有理由向财政部门申请补助。 "北京是医疗高地,有100多家三级医院,外地来京看病的人数不少。 北京医院与殡仪馆的联系也应该成为人生最后医学人文关怀的典范,不能拿全国人民开玩笑、刁难。 "

2022-05-12 13:13:4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