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苏式端午,有请伍子胥站到更中央

发表于:2024-05-18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18日,苏式端午,有请伍子胥站到更中央□苏报评论员陆一此前一些教科书式的案例,值得我们去细细分析和借鉴。比如,粽子已被证实最早是用来纪念伍子胥的,但这些年称得上红火的却是嘉兴苏式端午,有请伍子胥站到更中央□苏报评论员陆一此前一些教科书式的案例,值得我们去细细分析和借鉴。比如,粽子已被证实最早是用来纪念伍子胥的,但这些年称得上红火的却是嘉兴粽子。相比于追怀屈原,苏州人的端午节更看重祭奠伍子胥--这位苏州古城
苏式端午,有请伍子胥站到更中央□苏报评论员 陆一此前一些教科书式的案例,值得我们去细细分析和借鉴。比如,粽子已被证实最早是用来纪念伍子胥的,但这些年称得上红火的却是嘉兴

苏式端午,有请伍子胥站到更中央

□苏报评论员 陆一

此前一些教科书式的案例,值得我们去细细分析和借鉴。比如,粽子已被证实最早是用来纪念伍子胥的,但这些年称得上红火的却是嘉兴粽子。

相比于追怀屈原,苏州人的端午节更看重祭奠伍子胥--这位苏州古城的设计者和建筑者。而这份特殊的情感,也成就了苏式端午习俗的一大特色。

今年是伍子胥去世2500周年,也是苏州建城2530周年。当年,伍子胥七荐孙武,发展农耕,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一手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支撑了吴国的崛起,也奠定了苏州古城的根基。难能可贵的是,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古城的格局几乎未变,依然立于原址生息发展。也难怪,在今人的眼里,伍子胥不光被视为了不起的"规划大师",其身负的"忠孝义勇"等人格精神,更是依旧散发着历史的光芒与时代的热量。

不过也有一个现状,值得引起我们关注。那就是在热闹多样的端午文化推广中,虽然伍子胥之于苏城的分量不轻,但苏式端午的"打开方式",却与这位筑城者有着些许疏离。比起其它地方对当地历史名人资源的奋力挖掘推广,苏州本地关于伍子胥文化的培育传播还相对弱势,大动作并不多见。而今年这样的重大周年节令,舆论对伍子胥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其声贝则明显在提升。

欣喜的是,在苏州,除了盘门每年如期而至的伍氏宗亲祭祀活动,在太湖边还有一座以"胥"字命名的小镇--胥口,伍子胥文化多年来在那里一直被低调而用心地珍视和传承着,生动地"活"在当下。

区别于苏州市区居民挂菖蒲、食五黄的"老规矩",每逢端午节,胥口当地老百姓带上祭品、揣上粽子自发前往胥王庙祭拜。难得的是,在当地百姓心中,伍子胥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存在。他们尊崇他,每逢重大事件便前往胥王庙拜一拜。近年来,胥口还把伍子胥的故事汇编成册,作为校本读物在当地中小学里传播传承。尤其今年端午节当天,当地还将以"感恩伍子胥,弘扬吴文化"为主题,按照传统仪礼,隆重祭祀伍子胥。

胥王庙、胥虹桥、胥王山、春秋古城……胥口的这些有着深刻伍子胥烙印的文化遗存和平台,始终浸润着原生态的伍子胥文化,也提示着苏州与伍子胥密不可分的联系。

历史的脚步在迈进,传统文化总会面临发展的难题。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些教科书式的案例,值得我们去细细分析和借鉴。比如,粽子已被证实最早是用来纪念伍子胥的,但这些年称得上红火的却是嘉兴粽子;海宁观潮也曾大打伍子胥牌,大批游客如潮水般汹涌而至。而跟伍子胥关系最密切的苏州,却很是平淡。

在越来越看重文化软实力的今天,打捞和增值城市的特色文化,正变得越来越迫切。借助端午这个节俗契机,依托胥口端午民俗文化节这个平台,我们有必要在端午民俗的苏州文化地图里,有请伍子胥站到更中央,也让苏州坐稳伍子胥文化的这块主阵地。

2022-05-12 03:30: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