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圆桌快评丨道与技合力“突围” 为非遗传承筑大路

发表于:2024-05-19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19日,□张瑾近日,一部以苏州非遗工匠为主角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纪录片讲述了苏州香山帮年轻一代非遗匠人在赓续中"突围"的故事,也引发□张瑾近日,一部以苏州非遗工匠为主角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纪录片讲述了苏州香山帮年轻一代非遗匠人在赓续中"突围"的故事,也引发了人们为传统文化价值寻找更开阔道路的思考。时代在变迁,传统要捍卫,非遗匠人们如何与时俱进,探寻前行,找到
  □张瑾  近日,一部以苏州非遗工匠为主角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纪录片讲述了苏州香山帮年轻一代非遗匠人在赓续中"突围"的故事,也引发

  □张瑾

  近日,一部以苏州非遗工匠为主角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纪录片讲述了苏州香山帮年轻一代非遗匠人在赓续中"突围"的故事,也引发了人们为传统文化价值寻找更开阔道路的思考。

  时代在变迁,传统要捍卫,非遗匠人们如何与时俱进,探寻前行,找到"突围"之路?影片呈现的正是苏作匠人的创新与传承之路,他们需要用现代文化的理念及现代技术,保留苏作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走上一条更为开阔的发展之路。

  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文化精髓,园林建筑、苏绣等都代表了苏州最宝贵的文化传统。两千多年来,苏州流传下一大批巧夺天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让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年轻一代手中更好传承、壮大,离不开新老思维的智慧碰撞。

  传统文化元素要在新时代更好绽放,需在"博弈"中提升。以"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为例,苏州香山位于太湖之滨,自古出建筑工匠,擅长复杂精细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它兴盛于明清,曾留下许多伟大建筑,如明代皇陵、苏州园林等,"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天工苏作》中,薛东与父亲薛林根为此"博弈"。作为香山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父亲恪守传统工艺,精雕细磨,只要房子盖得好,工期延长也是可以商量的。他觉得现代年轻人缺少实践经验,设计的图纸远不如老一辈匠人。而薛东坚持认为,有明确的图纸,施工就不能随意,新的时代需要转变一下脑筋。新老"博弈"劲道越大,传统文化元素传承的张力就越强。

  传统文化元素要在新时代更好绽放,需要工匠精神来"把脉"。所谓"技进乎道",我们不能只关注手艺的"技",更要关注背后的"道"。而所谓"道",简而言之就是工匠精神,同时也涵盖了文化、情感和哲思,关联着社会、经济和整个时代。父亲薛林根的观点,其实凸显出了老一辈非遗匠人的传承初心。但是,传统技艺要发扬光大,除了孜孜不倦深耕,也需要与年轻一代共勉,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持之以恒不懈钻研,凝聚数代甚至数十代人智慧结晶的技艺才能生生不息。

  传统文化元素要在新时代更好绽放,需要"造血"激活。从家庭作坊到现代企业,薪火相传的同时,如何做好观念碰撞与创意创新。薛东与父亲的故事告诉我们,传承需要多些薛东这样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年轻非遗工匠,在他们的血液中深植了香山帮的精神,他们带着古老的非遗技艺不断摸索前行,唯此才能让苏州传统文化走上一条更为开阔的道路,迸发长久的生命力。

2022-05-12 04:01: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