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

发表于:2024-05-05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05日,□苏报通讯员唐德春王丛苏报记者李晓2017已成往事。过去这一年,第一批90后,抱起了保温杯,穿起了秋裤;中年人被打上了油腻的标签;"今天不养生,老了养医生"□苏报通讯员唐德春王丛苏报记者李晓2017已成往事。过去这一年,第一批90后,抱起了保温杯,穿起了秋裤;中年人被打上了油腻的标签;"今天不养生,老了养医生"成为新的流行语。每个人,似乎都越来越渴望和珍惜健康。过去这一年,苏州的卫生与健康事业一路
□苏报通讯员 唐德春 王丛 苏报记者 李晓2017已成往事。过去这一年,第一批90后,抱起了保温杯,穿起了秋裤;中年人被打上了油腻的标签;"今天不养生,老了养医生"

□苏报通讯员 唐德春 王丛 苏报记者 李晓

2017已成往事。

过去这一年,第一批90后,抱起了保温杯,穿起了秋裤;中年人被打上了油腻的标签;"今天不养生,老了养医生"成为新的流行语。

每个人,似乎都越来越渴望和珍惜健康。

过去这一年,苏州的卫生与健康事业一路披荆斩棘,在医改"深水区"稳步前行。

基层卫生机构的成长与转型,让看病少了折腾;北上广来的临床专家团队,让苏州医疗技术和国内顶尖无缝对接;宽敞舒适的门诊病房、便捷的智能医疗服务,让市民看病挂号付款拿检查单不再烦恼;肿瘤筛查看手册、麻风疫苗免费打、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健康苏州"531"系列行动计划给市民带来的健康新体验、呈现的健康新状态正逐渐体现。

今天,我们带您盘点2017年与苏州人健康有关的10件大事。

1

《"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发布

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2017年5月,我市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了《"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和《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份纲领性文件。会议明确了健康苏州建设、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任务,要求着力建设以维护生命周期全程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促进体系,织密织牢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网。此次会议,也标志着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开始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两份规划纲领性文件,针对苏州健康生活、服务、保障、环境、产业五大重点领域,部署了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健康产业创新升级行动等多项主要行动任务。在指标设定上,提出2020年、2030年苏州人均期望寿命目标值比江苏省目标值分别高出3.5岁和4岁,达到83.5岁和84岁。在行动计划上,将苏州健康市民、健康城市、健康卫士三大行动计划融入其中,强调多管齐下、补齐短板,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基层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教育、管理、高危筛查、规范诊疗的能力。到2020年,苏州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以上,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以上,床位数达到6张,其中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数要达到每千常住人口1.5张。

2

健康苏州"531"系列让市民得实惠

肿瘤筛查看手册 麻风疫苗免费打

随着健康苏州"531"系列行动计划不断推进,不少市民从中获益,得实惠。

--2017年12月,市民通过报纸、微信等途径拿到了一份《苏州市民常见肿瘤筛查指导手册》。这份手册由我市疾控、临床专家制定,主要针对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我市8种发病率、死亡率靠前的恶性肿瘤,提出筛查具体指导意见。什么年龄要考虑筛查、需检查哪些项目、多长时间检查一次、如何预防等,手册上都一清二楚。

--正读初三的学生,在中考体检的时候集体免费接种了一次麻风疫苗。作为加强免疫,这次预防接种将使孩子们成年后少得麻疹、风疹,减少孕产妇因感染风疹出现胎儿畸形。

--全市建成胸痛救治中心9家、卒中救治中心10家、创伤救治中心7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4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0家。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市高龄产妇和高危妊娠不断增多,但随着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去年我市新生儿死亡率比2016年下降了22%。

--全市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向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提升转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高危妊娠三大筛查机制全面铺开,社区医生为居民开展肿瘤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并开展心脑血管筛查40.7万人次。

去年健康卫士"531"行动计划、健康场所"531"行动计划相继印发,从治病、防病、监管、参与等多维度,共同组成市民健康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统筹解决健康问题的综合策略,为扎实推进健康苏州建设,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妇幼健康实现分级服务

准妈妈在家门口就能建卡

2017年4月1日,苏州全面实行孕产妇保健项目分级服务,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除外)不再提供早孕建卡及孕早期保健服务。这样,准妈妈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可以建卡并获得首次产检。而为了保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妇幼保健服务质量,苏州组建妇幼健康服务医联体,三级医疗机构对各自联合体内的社区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带教工作,还选派妇产科、超声科等临床科室医师指导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提供相应的孕产期健康管理服务。基层首诊、分级服务、双向转诊的孕产妇保健服务新模式得以构建。

去年我市积极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规划建设,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优化整合全面到位,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率稳步提升,产儿科资源优化升级,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母婴危急重症救治网络不断完善,妇幼健康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4

苏州多项医改举措成全国样板

增强基层服务能力让市民有获得感

2017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将苏州现代卫生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列为35项全国医改典型经验之一,进行全国推广;2017年7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江苏省苏州市着力构建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为标题,专题刊发了简报,全面介绍苏州市医改工作。一时间,苏州医改得到《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央电视台等一系列国家级媒体的关注,纷纷在重要版面或栏目,刊登介绍苏州医改的成功经验。

2017年,苏州多管齐下,直击"三级医院大小通吃,基层医疗能力不足"两大"痛点",首先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制定了《苏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按照"三提升一适宜"的整体设计,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要素(床位数),将"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增长"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评价指标,引导医院转变发展理念;其次,改革政府财政补助政策。出台《苏州市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办法》,在省内率先规范并量化具体指标,将基本医疗服务补助"以人定费"转变为"以事定费",建立财政补助与医院服务数量、质量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机制。根据公立医院实施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后实际调价补偿情况给予差别化补偿,并对精神病院等专科医院给予倾斜,引导医院注重服务质量效率。

大医院负责做优"塔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要夯实"塔基",这样,分级诊疗制度才能立得稳、立得住。2017年,苏州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与社区居民签订基层首诊协议,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清单,对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实施"长处方"制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市共建成23家医联体,覆盖137家医疗机构,通过下发《关于推进苏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双向转诊的指导意见》,优化转诊就医流程,完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5

市公共医疗中心展新颜

大医院建设迈入"大城"时代

2017年,苏州卫生领域,市民感受最直接的,莫过于市广济医院和市五院的整体搬迁。这两所医院始建于1959年、1923年,先后于2017年8月、12月,搬离局促的古城区,整体搬迁入位于相城区广前路的市公共医疗中心。

两家专科医院,诊疗能力也再上一个新台阶:市广济医院新址增设了心理调压中心、睡眠医疗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等科室,服务内涵从病人拓展到健康、亚健康人群,成功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团队,升级为苏州市心理诊疗"航母";市五院启用了目前苏州规模最大的高压氧舱,致力建成一所以感染病、肝病、肺病、皮肤病、职业病为专科特色,实现内科、外科、妇产科综合发展的科教研一体的现代化医院。

此前,市中医医院、苏大附一院、苏大附儿院已陆续建设新院区并投入使用,至此,苏州大医院"出城记"划上了圆满句号。

苏州迈入"大城时代",苏州的医疗资源布局也向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拓展延伸。2017年,苏州加快推动医疗卫生基本建设,市第九人民医院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计划春节前完成内外装饰、绿化种植及室外景观施工等工程。独墅湖医院主体结构已完成,正抓紧进行内外装修工程。市中医医院二期工程已完成内装施工图、景观施工图设计等工作,开工试桩。

6

27个顶级医学团队引进苏城

筑就医学人才新高地

2017年9月29日,我市举行"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项目签约仪式,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带领的骨科团队、上海长海医院孙颖浩院士带领的泌尿外科团队等27个国内顶级医学专家团队落户苏州,这批签约团队中,有14个团队专科排名全国前三,其中4个位居全国第一;团队带头人中有6位是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专业覆盖骨科、血液病科、小儿外科、妇科、产科、胸外科、烧伤整形科等,可谓是苏州专家和行业顶级医学专家团队的无缝对接。这样的引进规格和力度,在全国也属前列。

2017年,苏州"科教强卫"创新不断。

全国首创卫生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推选青年卫生人才到全国知名医院知名科室"拜师学艺",按照计划,十三五期间将在全市培养200名卫生青年骨干人才。同时,发布《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创新"柔性引才"方式,鼓励各单位在不改变人才与原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契约管理为基础,以临床指导、科研合作、培训咨询等形式柔性引进人才,并进一步改进扶持政策,加大各类人才资助力度,推出了为特聘人才设立特聘岗位,对特聘人才采用一人一议的协议工资等一系列创新扶持政策。

为强化本地骨干人才培养,2017年《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中还增加了青年拔尖人才这一培养层次。同时,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启动"儿科进修学院"项目,首批培养25名学员,进一步增强基层儿科力量。

人才队伍不断强大,学(专)科建设和关键技术转化能力也随之增强。2017年,苏州建成省临床医学中心2个、省市共建1个,省医学重点学科8个、省市共建1个,获得133项国家自然基金、51项省部级科技立项,获得1项国家级、16项省级科技奖。新增1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7

"健康苏州掌上行"发布

一个手机搞定就医所有烦难

2017年12月26日,"健康苏州掌上行"正式发布上线,为市民提供了统一的线上医疗健康服务入口。通过"健康苏州掌上行"App或其微信公众号,就可按需选择医院和科室进行预约挂号、签到取号、排队叫号、掌上支付、报告查询等,也就是说只要带一部手机就医就变得很方便。该App还覆盖了市区15家综合和专科医疗机构,以及姑苏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提供各医院门诊科室排队人数以及住院床位紧缺情况的实时查询服务,同时提供医疗资源的一键查询、高级搜索、医院定位导航等。

2017年,苏州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

建成市公共卫生基础信息平台,各业务系统可实时交互共享信息,为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实现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提供基础性的技术支持。

建成疾病监测管理系统,在9家附属市属医院及姑苏区2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部署应用,与常熟市、昆山市和吴中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慢病报告卡实时交换。

建成预防接种公众服务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在线预约、全流程提醒与告知、常见问题咨询与回复等功能,全市196家预防接种门诊和11家接种点已实现全覆盖,实现了新生儿信息与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

完善12320预约挂号平台,实现吴江区参保市民同步线上预约就诊,预约挂号平台新增接入医院2家,延长预约挂号周期至14天,并与省平台基层转诊对接。

加快智慧急救二期建设,升级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完成20辆智慧救护车的改装及测试,实现院前急救与五大中心的无缝对接。

8

"优质服务年"重点举措全面推进

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2017年是苏州启动"健康苏州·为民务实"改善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共收集到151项优质服务和改善医疗服务举措,并从中选出日间病房(手术)、非急救转运、卫生监督市民体验、医师注册一站式服务等10项年度重点举措,逐一推进落实。

苏州除了大力推行"优质服务年"各项具体举措外,新增儿科、肿瘤2个专科护士护理培训基地,举办护士长岗位培训班、护理知识更新班、护理部主任沙龙等专题培训,对全市21家医疗机构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成组实境考核,让全市护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重点推进儿科、传染、神经内科、急诊、重症医学、病理等薄弱专科建设,探索利用医疗服务综合监管系统开展临床专科服务能力水平监测。

苏州启动修订《苏州市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医疗行为监管全面加强,全年共查处3起涉医违法事件。

为了更好地保障临床用血安全,让无偿献血者获得更温馨的献血服务,苏州启动10所无偿献血文明小屋建设,推广自体血回输技术。同时,无偿献血"三免"政策在全市铺开,共有6000余名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献血者和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享受到"三免"福利。

9

《苏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办法》修订完成

计划生育服务全面转型

2017年7月24日,苏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苏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办法》,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重点修订了全面两孩政策相关条款,调整完善了相关计划生育配套制度。其中明确,婚假统一延长10天。不管生一孩还是二孩,产假延长30天。男方护理假由原来的10天延长至15天。同时,增加了生育登记服务内容,生育两个以内子女的夫妻,凭居民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居住证)在户籍地或者现居住地都可以办理生育登记,自主安排生育。

苏州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全年(统计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较2016年下降1.6。各市区陆续开通计划生育特扶对象诊疗的"绿色通道",年满60周岁失能、半失能的计生特扶人群纳入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优先入住对象。开展幸福家庭创建和"连心家园"示范点建设,吴江区通过全省第四批幸福家庭创建验收,新建连心家园42个,全市连心家园阵地已达211个。

近年来,苏州流动人口在数量上已超过户籍人口,健康苏州需要苏州新市民一起参与、共建,并从中感受幸福,获得健康。市卫生计生委举办了"新市民趣味运动会""新市民厨艺大赛""新市民健康故事征集"等一系列健康主题活动,积极开展"新市民健康城市行"主题宣传、针对流动人口密集的企业、社区及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开展健康需求调查,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学校和健康家庭建设等各类主题活动,2017年我市6个社区被评为国家首批社会融合示范社区。

10

吴门医派传承发展有了实施方案

有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苏州市传承发展吴门医派特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推出。《方案》围绕"吴门医派"在理论、专病、专药、文化上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吴门医派在慢病防治和养生保健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挖掘、传承和发扬吴门医派学术经验和特色疗法,促进中医药特色制剂、产品和保健方法的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吴门医派特色的中医药产品,促进中医药学术理论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培育吴门医派中医药人才。具体包括重点做好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中医药健康干预,推出一批代表"吴门医派"学术成就的新药、中药制剂和保健产品,建设"吴门医派进修学院",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弘扬吴门医派传统文化等。

苏州扎实推进公立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综合改革,加强中医医院科研能力建设,推动中医药服务资源和临床科研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疾病中的独特作用,持续强化吴门医派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持续推进中医医院能力建设,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县级三级中医医院巡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专项行动。

2022-05-12 03:22:34
0